天南星喜湿润、疏松、肥沃的土壤和环境。天南星喜水肥。其块茎不耐冻,但由种子萌发的当年实生苗,第一年幼苗只生1片小叶,第二、三年后小叶片数逐次增多,且较能耐寒。人工栽培宜与高秆作物间作,或选择有荫蔽的林下、山谷较阴湿的环境;土壤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黄沙土为好。凡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不宜种植,我国南北各地均能栽培。
第一节 天南星的繁殖方法 采用块茎繁殖为主,亦可种子繁殖。
一、块茎繁殖 9~10月收获天南星块茎后,选择生长健壮、完整无损、无病虫害的中、小块茎,晾干后置地窖内贮藏作种栽。挖窖深1.5m左右,大小视种栽多少而定,窖内温度保持在5℃~10℃左右为宜。低于5℃,种栽易受冻害;高于10℃,则容易提早发芽。一般于翌年春季取出栽种,亦可于封冻前进行秋栽。春栽,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0~25cm,株距14~16cm挖穴,穴深4~6cm。然后,将芽头向上,放入穴内,每穴1块。栽后覆盖土杂肥和细土,若天旱浇一次透水。约半个月左右即可出苗。大块茎作种栽,可以纵切两块或数块,只要每块有一个健壮的芽头,都能作种栽用。但切后要及时将伤口抹以草木灰,避免腐烂。块茎切后种植的,小块茎,覆土要浅,大块茎宜深。每亩需大种栽45kg左右,小种栽20kg左右。
二、种子繁殖 天南星种子于8月上旬成熟,红色浆果采集后,置于清水中搓洗去果肉,捞出种子,立即进行秋播。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15~20cm挖浅沟,将种子均匀地播入沟内,覆土与畦面齐平。播后浇一次透水,以后经常保持苗床湿润,10天左右即可出苗。冬季用厩肥覆盖畦面,保温保湿,助幼苗越冬。翌年春季幼苗出土后,将厩肥压入苗床作肥料,当苗高6~9cm时,按株距12~15cm定苗。多余的幼苗可另行移栽。 附:组织培养 天南星的组织培养基本方法请参见半夏的组织培养,所不同的是选择不同的培养基和调整好激素的种类配比。
第二节 天南星根茎的采收、加工及炮制
一、采收加工 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获。过迟,南星块茎难去表皮。采挖时,选晴天挖起块茎,去掉泥土、残茎及须根,然后,装入筐内,置于流水中,用大竹扫帚反复刷洗去外皮。洗净杂质。未去净的块茎,可用竹刀刮净外表皮。然后,用硫黄熏蒸:每100kg鲜南星块茎,需硫黄0.5kg。以熏透心为度,再取出晒干,即成商品。经硫黄熏制后,块茎可保持色白,不易发霉和变质。
二、炮制 天南星生品有较强的毒性及刺激性,炮制后可“去其毒”。因而,从古至今对天南星的炮制都比较重视,其炮制方法也多种多样,古代沿用至今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姜制:首见于唐代,为用“姜汁浸焙”。宋代又出现了“生姜汁拌,炒令黄;姜汁煮略存性。”并沿用了姜汁浸制法。元代沿用了姜汁浸制。明清沿用了姜汁炒制、浸制等方法。现代只有个别地区用姜汁浸蒸法。 2.白矾制:始见于宋代,为“先用白矾汤洗七次,然后水煮软”,“白矾水煮软”及“以白矾汤浸一宿,焙干”。元代沿用了白矾水浸制,“用白矾末五两,水浸一二日”。明代沿用了白矾煮制及白矾水浸制法,如“以白矾汤泡去毒水五七次”,“矾汤浸三日夜,日日换水,曝干”。清代仅沿用了白矾浸制的方法。现在全国有四个省市使用白矾煮制法。白矾为最常用的辅料,全国有二十四个省市使用白矾或白矾加其他辅料炮制天南星。 3.姜矾共制:始于明代,有煮制法:“用生姜汁、白矾煮至中心白点。”浸炒法:“用白矾水浸一宿,晒干,再用生姜水浸一宿,晒干,再炒。”目前国家药典及全国十八个省市均采用姜矾共制法。各省市具体炮制情况见表3-2。 4.胆汁制:南星以胆汁制为胆南星,始见于宋代,为牛胆中酿制、羊胆制。其中牛胆中酿制法一直沿用至清代。羊胆制仅明代有沿用。明代新增加了牛胆南星炒制及牛胆内煮制等方法。清代增加了胆南星酒蒸法等方法。现在胆南星多作为加工类中药单独收载,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均有应用。以牛、羊、猪胆汁拌制、蒸制或发酵制胆南星,其中一半省市使用生南星炮制胆南星,生产周期为1月至3年不等,另一半省市使用制南星炮制胆南,生产周期较短,多为1~2天。
表3-2各省市天南星炮制方法简表
炮制方法辅 料每100kg天南星用
天南星经胆汁制后,既减低毒副作用,又使其药性由温变凉,变温化寒痰药为清化热痰、熄风定惊之品。胆南星中的胆汁,具有抗惊厥和中枢抑制及调节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因而,胆南星中加入的胆汁量越多,质量越好。古代认为年久者佳,但传统制法时间长,经发酵等方法处理后,易发霉变质,有腥臭气味。近年来,人们对胆南星的炮制工艺做了一些改进研究,采用浓缩胆汁与白酒等拌制或蒸制、烘干的方法,时间可缩短至4~6天,方法简便,又可去除腥臭气味,并保证了胆汁中胆汁酸的含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自古至今天南星的炮制标准均以口尝无麻味为度。强心甙为其麻辣味的主要成分,其含量控制在1.6%以内,即无麻辣味。长时间的水处理对麻辣味的去除影响不大,但可明显降低糖、有机酸、氨基酸等成分的含量。 天南星全株有毒,加工块茎时要戴橡胶手套和口罩,避免接触皮肤,以免中毒。 三、产天南星的栽培技术 天南星喜湿润、疏松、肥沃的土壤和环境。天南星喜水肥。其块茎不耐冻,但由种子萌发的当年实生苗,第一年幼苗只生1片小叶,第二、三年后小叶片数逐次增多,且较能耐寒。人工栽培宜与高秆作物间作,或选择有荫蔽的林下、山谷较阴湿的环境;土壤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黄沙土为好。凡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不宜种植,我国南北各地均能栽培。
第一节 天南星的繁殖方法 采用块茎繁殖为主,亦可种子繁殖。
一、块茎繁殖 9~10月收获天南星块茎后,选择生长健壮、完整无损、无病虫害的中、小块茎,晾干后置地窖内贮藏作种栽。挖窖深1.5m左右,大小视种栽多少而定,窖内温度保持在5℃~10℃左右为宜。低于5℃,种栽易受冻害;高于10℃,则容易提早发芽。一般于翌年春季取出栽种,亦可于封冻前进行秋栽。春栽,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0~25cm,株距14~16cm挖穴,穴深4~6cm。然后,将芽头向上,放入穴内,每穴1块。栽后覆盖土杂肥和细土,若天旱浇一次透水。约半个月左右即可出苗。大块茎作种栽,可以纵切两块或数块,只要每块有一个健壮的芽头,都能作种栽用。但切后要及时将伤口抹以草木灰,避免腐烂。块茎切后种植的,小块茎,覆土要浅,大块茎宜深。每亩需大种栽45kg左右,小种栽20kg左右。
二、种子繁殖 天南星种子于8月上旬成熟,红色浆果采集后,置于清水中搓洗去果肉,捞出种子,立即进行秋播。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15~20cm挖浅沟,将种子均匀地播入沟内,覆土与畦面齐平。播后浇一次透水,以后经常保持苗床湿润,10天左右即可出苗。冬季用厩肥覆盖畦面,保温保湿,助幼苗越冬。翌年春季幼苗出土后,将厩肥压入苗床作肥料,当苗高6~9cm时,按株距12~15cm定苗。多余的幼苗可另行移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