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缺素症发生原因及条件
缺氮症的发生原因与条件 农业土壤普遍缺乏氮素,因此,种蔬菜要施肥已成常规。随着各地对蔬菜栽培的重视,投入蔬菜的肥料日趋增加,氮素缺乏症也渐渐减少。但由于缺乏对土壤供氮能力和各种蔬菜吸收氮素能力大小的了解,生产中缺氮症时有发生,尤其是在新开辟的蔬菜基地如高山蔬菜基地和无公害蔬菜基地较为常见。就目前状况而言,导致蔬菜缺氮症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1)土壤有机质少、供氮能力低蔬菜耗氮量大,要求土壤有较高的基础肥力,基础肥力不高的土壤,供氮能力差,缺乏自身的调节能力。施氮稍有不足,容易出现缺氮症状。例如一些高山蔬菜基地,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低,供肥保肥性能差,种植的蔬菜就容易出现缺氮症状。 (2)吸氮量大、生长快或生长期长的蔬菜种类容易表现缺氮如夏季小白菜生产周期短,一般1个月左右,生长速度很快,每天需要消耗的养分量很大,而它的根系入土又浅,如果不经常浇施一些速效氮肥,植株就会因缺氮而发黄。同样,苋菜、芹菜等生长速度快的茎、叶菜都容易发生缺氮症。另-种情况是在蔬菜需氮量大的时期如供氮不足,也易导致缺氮,如大白菜、甘蓝的结球期,吸氮约占全生育期80%左右,若不及时追肥或追肥不足,叶色就会褪淡出现缺氮症。又如瓜果类蔬菜中黄瓜、冬瓜、西瓜等的膨瓜期,茄果类蔬菜的盛果期等,都对氮素有特殊要求,不可忽视。对于生长期长的蔬菜,特别是果菜类,如黄瓜、丝瓜、茄子、辣椒、番茄等,采收期都长达几个月。每采收一次,植株中氮素被大量带走,造成植株氮素亏缺。如忽视后期追肥,会造成植株因缺氮而早衰,从而缩短采收期,影响总产量。氮过剩症的发生原因与条件 和其他农作物一样,蔬菜作物过氮栽培普遍存在,而且由于蔬菜作物经济效益高,菜农不断增加肥料投入,却又缺乏对蔬菜需肥规律的了解,因此,蔬菜作物的氮过剩现象就更加突出。目前发生氮过剩的原因与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前作氮素残留多 前作对氮的利用率低,施氮量大时,土壤中往往残留大量氮素。据北京市郊的调查,年每666.7平米产6000kg商品蔬菜,从土壤中带走氮为 19kg,而当年以肥料施入的氮素是带走的3.4倍,如果菜农不了解这一点,盲目施肥就容易过量。这种情况往往在土壤保肥性好,有机质丰富或前作有机肥施用过多,且气温较高、雨水充足等条件下容易发生。 (2)偏施氮肥,忽视了养分的平衡蔬菜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维持体内一定的氮、磷、钾比例。而且对多数蔬菜来说,养分的吸量常是钾大于氮,氮大于磷,果菜类蔬菜更为突出。如获得100kg 产量的黄瓜,需要吸收氮 0.19~0.27kg,而吸收钾则要0.35~0.40kg。如果偏施氮肥,一方面使碳代谢受抑制导致开花结果不良;另一方面由于钾不足,氮不能及时转化成氨基酸,造成氨积累,导致氨中毒。因此,在磷、钾养分缺乏的条件下,偏施氮肥容易出现氮过剩症。 (3)在保护地栽培下,蔬菜容易造成氮过剩保护地施肥量比露地高,一般为露地施肥量的4-6倍。据程美廷报道(1990),有的保护地黄瓜每666.7平米施用的硝酸铵高达700kg,折氮(N)250kg。若以每666.7平米产黄瓜7500kg 计算,仅需氮(N)20kg左右。可见,有90%的肥料未能得到利用。而塑料大棚蔬菜由于棚内温度高,无雨水淋洗,从而容易导致土壤中氮的积累过剩。若由此而产生氨气和亚硝酸气中毒,影响就更大了。防治方法 蔬菜氮素过剩或缺氮症防治,要因地制宜根据目前氮过剩和缺氮症发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防治措施。(1)培肥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这对一些新垦的蔬菜基地更有必要。培肥的主要措施是:提倡净菜上市,把蔬菜不可食部分归还土壤,施用厩肥、垃圾肥等有机质肥料,提高土壤的有机质、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加土壤的供氮能力。(2)少量多次追施氮肥 对一些土壤比较砂性、蔬菜生长期又长的菜地,氮肥宜少量多次施用,以防氮素流失,造成缺氮或因高氮给蔬菜带来的浓度危害。(3)旺长期重点追氮肥 在果菜类的膨果期,结球菜的结球期及叶菜的速长期要重施一次肥料,对施肥不足的要及时补充氮素,尤其对果菜类的采收中后期要特别注意追施氮肥。果实采收期隔几天喷一次或浇施一次薄肥,以防果实采收引起的缺氮。氮过剩症的防治 对于氮过剩,主要是控制氮肥用量,合理地进行氮、磷、钾配合施用。有人对黄瓜做过氮肥用量试验:砂质土壤每 1000平米施用硫酸铵40kg,黄瓜生长正常,施50kg便生长不良,达到70kg时有严重的危害症状。
缺磷易发条件 1.土壤供磷不足 蔬菜根系能够吸收利用的磷称为土壤有效磷,这部分有效磷的多少受土壤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以土壤酸碱性和土壤有机质影响最大。 (1)土壤酸碱性据浙江 100多个土壤样品分析,结果在pH6.5~7.0时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随着土壤pH的增高或降低,土壤有效磷含量减少。在酸性土壤上,磷很容易被土壤中的铁、铝固定而失去其有效性;在碱性石灰质土壤中,磷以钙磷形式被固定。因此,在土壤酸性过强或偏碱性条件下,植物能吸收的磷很低,施用磷肥的利用率也不高。而中性土壤有效磷较高,不易产生缺磷。 (2)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效磷与土壤有机质密切相关,土壤有机质多,磷的有效性就高,这主要是: ①有机磷释放增加了有效磷的供应。土壤有机磷占土壤全磷的比例较高,而且容易通过微生物等分解释放出有效磷,这是植物能利用磷的重要来源。 ②减少有效磷的固定。土壤中的磷主要以铁磷、铝磷或钙磷被固定。当土壤有机质高时,其分解产物可形成有机胶体,减少有效磷的固定,因此,在生产上可用有机肥和磷肥配施来提高磷肥的效果。 ③促进有效磷的溶解。有机质分解可产生有机酸、二氧化碳等,增加了土壤中磷的溶解度,提高磷的有效性。因此,若土壤有机质贫乏,蔬菜就容易产生缺磷症状。根据影响土壤有效磷不足的因素,结合土壤类型分析,一般认为容易产生缺磷的地区或土壤主要是: ①红黄壤类,尤其是水田改菜地,土壤有效磷趋向固定,很容易产生缺磷。 ②石灰性较强的滨海盐土及水网平原的青紫泥。 ③有机质少的高山无公害蔬菜基地。 ④在一些蔬菜老区,由于大量施用氮肥,导致土壤酸化,供磷能力降低,也容易产生缺磷。 2.低温影响 低温也是导致蔬菜缺磷的一个原因,主要是低温减少了蔬菜对磷的吸收。有人曾用番茄在不同温度下对磷的吸收做过试验,从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下降,番茄对磷的吸收显著下降,12℃与20℃相比,番茄生长前期植株磷浓度减少一半多。 低温造成缺磷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低温条件下根系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差,根量少,吸收磷的面积减少,而且根系活性低,从而影响了对磷的吸收。二是低温条件下土壤中有机磷分解慢,释放少,根系能吸收的磷减少。因此,秋冬季蔬菜特别容易引起缺磷;早春低温则常引起瓜果或茄果类蔬菜苗期僵化,花芽不能正常分化。防冶方法 1.提高土壤供磷能力 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当农艺措施,提高土壤有效磷。对一些有机质贫乏的土壤,应重视有机质肥料的投入。城郊要充分利用垃圾肥料以及农产品加工厂的有机废弃物,增强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加速土壤熟化,提高土壤有效磷。对于酸性或碱性过强的土壤,则从改良土壤酸碱度着手。酸性土可用石灰,碱性土则用硫磺,使土壤趋于中性,以减少土壤对磷的固定,提高磷肥施用效果。 2.采用保护设施栽培 早春低温采用地膜覆盖和塑料大棚栽培,可以减少低温对磷吸收的影响。据郑甲盛等(1986)研究,地膜黄瓜在盛瓜期对磷的吸收强度比露地栽培提高111%,同期对磷的吸收量也增加45.9%。 3.合理施用磷肥 合理施磷包括磷肥种类的选择、轮作中磷的分配以及施用方法等方面。对于酸性土壤且蔬菜生育期又较长的,则宜多用钙镁磷肥,对中性或偏碱性土壤则要选过磷酸钙。高浓度的磷铵肥料施在酸性到中性土壤上效果较好。不同蔬菜种类和不同季节对磷肥要求不同,磷肥分配宜优先满足晚秋、冬季以及早春栽培的对磷较敏感的蔬菜,如豆类、瓜果类、茄果类、洋葱等。这样就能提高磷肥的利用率,增加施磷的经济效益。磷肥施用时期宜早不宜迟,一般宜作苗床肥或移栽时施用,一次集中施用效果比分次施用效果好。常用量过磷酸钙为每666.7平米施10 ~15kg,视土壤和蔬菜种类而增减。
缺钾易发条件 1、土壤有效钾不足 土壤中有效钾高低与土壤类型有密切关系,容易产生缺钾的土壤主要有: ①红黄壤。这类土壤具有黏、酸、瘦的特点,土壤有效钾低,土壤全钾也很低,加上土壤闭结,不利根系生长,蔬菜容易缺钾。 ②一些冲积物母质发育的泥砂土、泥质土类,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蔬菜产区,土壤有效钾偏低。 ③~些浅海沉积母质发育、质地又比较砂的土壤,蔬菜缺钾症十分普遍。 ④新近各地发展的一些无公害蔬菜基地,多在丘陵山地新垦土壤,有机质比较少,有效钾也小足。 2·蔬菜作物需钾量大 一般蔬菜作物绿叶面大,果实产量高,其对钾的吸收量高于氮。如芹菜吸收的钾比氮高2倍。蔬菜还因盛行间种套作,复种指数显著高于大田作物,需从土壤中携出大量的钾,使钾迅速耗尽。若连续栽培需钾量大的蔬菜,则缺钾越严重。 3.有机肥料投入减少 许多蔬菜基地长期以来主要靠化肥进行生产,基本上不用或很少施用有机肥料,而生产出来的蔬菜产品均以商品出售,从土壤中带走的钾除部分残叶还给土壤外,很少以农家肥的形式归还土壤。根据有关部门研究,农作物需要的钾有70%~80%主要靠秸秆还田和农家肥等有机肥料来提供。而蔬菜基地土壤钾的消耗与补充很不均衡,两者矛盾甚为突出。 4.偏施氮肥,氮钾比例失调 由于蔬菜经济效益高,菜农仍然存在肥多(氮肥)菜多的思想,忽视钾肥的补充。实际上蔬菜体内是钾高于氮。偏施高氮导致氮钾养分失调而缺钾。 5.土壤过湿过干 长期阴雨如江南的梅雨季节,大豆、番茄等蔬菜容易发生缺钾,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的更加严重。这是因为土壤过湿,氧气减少,根系活力下降,钾的吸收能力降低。反之,若土壤过度干旱也会导致某些蔬菜缺钾,如花椰菜、甘蓝、长梗白菜等在长期干旱下(秋旱),缺钾症明显增加。土层紧实也会导致缺钾,如田垄(田埂)豆极易缺钾,未经翻耕的小粉土点播大豆比翻耕的缺钾严重,这些大概是因为板结的土壤抑制根系发育,影响根系吸收钾所致。 6.前后作搭配不当 前作耗钾量大,后作容易发生缺钾,如以花椰菜为前作,后作接大豆,前者耗钾多,后者对钾敏感,常常发生严重的缺钾症。若前作是耗钾量大的甘薯,后作又种需钾多的甘蓝,后作缺钾也严重。防治方法 针对缺钾的原因,因地制宜地考虑防治措施。根据目前钾肥供应较为紧张的状况,防治原则应是增施有机肥结合施用钾肥。以兼顾长期和当前两方面需要,使蔬菜生产持续稳产、高产。 1.施用钾肥 发现缺钾症状及时施用钾肥。一般每 666.7平米施化学钾肥10~ 25kg,大株蔬菜如花椰菜、甘蓝等用15~20kg,大豆等用10kg左右。在目前钾源缺乏条件下,钾肥应优先分配在耗钾量大或对钾反应敏感的作物如花椰菜、甘蓝、大豆、番茄等上面。此外,对生长期长的蔬菜,钾肥最好分次施用,特别是在砂性强、雨水多的季节,分次施肥可以减少流失,提高施钾效益。叶面喷施钾肥可以补充和调节植株的钾素营养。在植株需钾较大的时期,如黄瓜膨瓜果,番茄盛果期和大白菜结球期,可用0.3%~ 0.5%的硝酸钾或硫酸钾溶液喷施。蔬菜中能否用氯化钾等含氯化肥,近年来为菜农所关注。据许多学者对多种蔬菜如马铃薯、菠菜、豌豆、大白菜等施用含氯化肥的研究表明,在常量施肥下,不论是含氯氮肥或是含氯钾肥,对于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均无明显的不良影响。但必须注意用量,过多易产生盐害,多注意和其它肥料混施或轮换施用,特别是和有机肥共施比较安全,可以提高施肥效果。 2.增施有机肥料 从各种途径增加有机肥料的来源,尽可能使由蔬菜产品携出的钾素归还土壤,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一是提倡净菜上市,将蔬菜的不可食部分尽可能归还土壤,减少土壤钾消耗,又可以减少城市生活垃圾。二是重视发展养殖业,增加有机肥投入。随着集约化养殖业的发展,配合饲料的应用,家畜粪肥的特点有所变化,以前以垫料为主的粪肥,被优质较纯的粪肥所代替,使它更能适合菜地应用。但还需加速对畜禽粪便商品化有机肥的研究,使畜禽粪肥能耐贮、施用方便,以适应不同季节蔬菜生产的需要。三是发挥蔬菜基地靠近城镇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食品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废弃物和妥善利用城市垃圾。这些废弃物作为肥料施入土壤,既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钾素,还能改良土壤结构。 3.合理轮作 避免需钾量大的蔬菜种类之间连作,对钾反应敏感的蔬菜不宜接种在耗钾大的作物之后。合理茬口搭配,可以减少缺钾症的发生。 4.加强水分管理 土壤过分干旱时要适当灌溉,雨季要做好排水
缺钙易发条件 1.土壤本身缺钙 不同的土壤含钙量状况是不一样的,与土壤母质、质地、pH 有很大关系。南方许多土壤含钙量比较少,如花岗岩、正长岩发育的土壤和硅质砂岩发育的土壤,其全钙含量有些是很低的,唯有些石灰岩和浅海沉积母质发育的石灰性土壤含钙比较丰富。浅海沉积物发育的土壤以及河湖相母质发育的黏性土一般含钙量较高。 2.土壤盐分含量高 根据已发生的蔬菜缺钙条件分析,土壤盐分高是导致蔬菜缺钙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土壤盐分高又有两个原因,一是土壤本身盐分高,如杭州湾两岸和东南沿海海涂蔬菜基地,由于围垦年代迟,土壤还没有完全脱盐,而且还时常返盐。北方大面积的盐碱土蔬菜也容易产生缺钙,黄淮海发生的大白菜干烧心病也都是在一些盐碱土上。刘宜生等曾就京津地区作过调查,多数发病土壤含盐量约在0.23%左右。二是盐类肥料的过量施用,如氯化钾、硫酸钾、硫酸铵、氯化铵等致盐能力强的肥料大量施用后,使土壤盐分浓度增加,引起缺钙。这一因素却常被人们忽视。盐分高导致蔬菜缺钙的原因是高盐分浓度抑制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其中对钙抑制作用尤大。 3.土壤干旱 实践证明干旱条件下蔬菜特别容易诱发缺钙,干旱使土壤溶液浓缩,浓度提高,减少了根系吸水,从而抑制钙的吸收。大白菜结球时,对钙的需要量增加,此时遇干旱缺钙尤甚。 4.高氮 在观察大白菜干烧心病发生率时发现,随着氮肥用量增加,干烧心病率增加。刘宜生等在大连市农科所的试验表明:对照区 (不施氮)病情指数最低为 13.5,单施氮区和二倍氮区的病情指数分别为25.8和 27.8,比对照分别增加了 91%和106%。说明氮肥用量过大会加重缺钙。高氮造成缺钙的原因主要是提高了土壤溶液浓度,减少钙的吸收。另外,氮肥尤其是铵态氮过多会对钙吸收产生颉顽,从而抑制钙吸收。 防治方法 对于蔬菜缺钙的防治,要根据发生的原因针对性地选择措施,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1.控制肥料用量 对盐碱土壤严格控制氮钾肥用量,同时一次用肥不宜过量,以防耕层土壤的盐分浓度提高。肥料对土壤溶液浓度的影响与肥料种类和土壤质地有密切关系。在肥料种类中要特别注意含氯化肥如氯化铵和氯化钾的施用。同时可以看出,同样的施肥量在砂质土和黏质土中所引起的土壤溶液浓度变化是不同的,砂质土浓度增加大,黏质土则小。 2.及时灌溉,防止土壤干燥 秋冬季蔬菜如大白菜等常常会遇到千旱,当土壤过度干燥时,应及时灌溉,使其保持湿润,以增加植株对钙的吸收。 3.叶面喷钙 对因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引起根系吸收障碍的,土壤施用钙肥常常无效,一般适用叶面喷施。可选用氯化钙和硝酸钙作为喷施种类,前者常用浓度为 0.3%~0.5%,一般每隔7d 左右喷1次,连喷2~3次可见效。据一些资料报道,喷钙时期与喷钙效果有关,番茄脐腐病以在开花时花序上下的2~3张叶片充分喷钙效果较好。大白菜干烧心以在开始进入结球期时喷钙为好。由于钙在植物体内移动性极差,为促进钙的运转,有资料报道,在喷钙同时加入生长素类物质如萘乙酸,可以明显改善钙的吸收和分布。具体配法为:氯化钙0.7%,加萘乙酸50mg/kg(1kg水中含50mg萘乙酸),混匀后喷施。 4.施用石灰质肥料 对于供钙不足的酸性土壤应施用石灰等含钙肥料。石灰的用量与土壤质地有关,同时考虑原来土壤的pH条件。在生产中还可以选用其它含钙高的肥料如石膏等。
缺镁易发条件 1.土壤供镁不足 土壤供镁不足是造成蔬菜缺镁的主要原因。中国东南部温暖多雨,淋溶比较强烈,一般为缺镁症易发区域,特别是轻质土壤更甚。影响土壤有效镁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土壤的风化程度 不同的土壤由于成土母质和风化程度不同,其含镁量不尽相同,红壤风化程度高,矿物分解比较彻底,一般含镁很少,只有0.06%~0.3%,紫色土属幼年土类,风化程度低,含镁可高达3%。一般土壤全镁量与有效镁有较好的相关性,全镁高的土壤有效镁也比较高。江南一带的红壤性蔬菜基地缺镁较易发生,需要重视镁肥的施用。 (2)土壤质地质地砂,镁容易淋洗,土壤中有效态镁低,往往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一般不同质地有效镁由低到高的顺序是:砂土 <砂壤土<壤土<黏土。质地较粗的缺镁土壤主要分布在河谷、丘陵地区,其蔬菜基地也应更加关注。 (3)土壤酸碱性土壤有效镁与酸碱性密切关系,土壤有效镁随土壤酸性增加(pH下降)而降低。酸性较强的土壤往往供镁不足,主要原因是酸性促使有效镁淋失。 2.蔬菜耗镁量大小不同蔬菜种类对镁的需要量不一样,需镁量大的蔬菜吸收强度大,土壤来不及向根际补充镁,往往造成根区附近镁的亏缺,导致地上部缺镁。需镁量大的蔬菜产品从土壤中携出的镁量也大,土壤镁的消耗增多,致使后作出现供镁不足现象。 3.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对缺镁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多雨,二是干旱和强光。多雨导致镁的流失,这种影响是大区域性的,如南方缺镁土壤分布多。干旱、强光诱发缺镁是一种小区域影响。如可以发现处于畦边田角充分暴露于阳光下的蔬菜比处于内行互相荫蔽的有多发、重发倾向。干旱减少了作物对镁的吸收;夏季强光会加重缺镁症,可能是强光破坏了叶绿素,加速叶片褪绿。 4.施肥不当 当蔬菜过量施用钾肥和钱态氮肥时会诱发缺镁,因为过量的钾、铵离子破坏了养分平衡,抑制了镁的吸收。蔬菜普遍的偏施高氮,也是目前蔬菜缺镁较多的原因之一。防治方法 1.施用镁肥 对于土壤供镁不足造成的缺镁可施镁肥补充,一般用硫酸镁等镁盐,每666.7平米用量约2~ 4kg(按Mg计)。对一些酸性土壤最好用镁石灰(白云石烧制的石灰)50~100kg,既供给镁,又可改良土壤酸性。许多化肥如钙镁磷肥都含有较高的镁,可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和施肥状况因地制宜加以选择。据一些资料报道,磷肥和镁肥配合施用有助于镁的吸收。对于根系吸收障碍而引起的缺镁,应采用叶面补镁来矫治。一般可用1%~2%硫酸镁溶液,在症状激化之前喷洒,每隔5~7d喷1 次,连喷3~5次。也可喷施硝酸镁等。 2.控制氮钾肥的用量对供镁最低的土壤,要防止过量氮肥和钾肥对镁吸收的影响。尤其是大棚蔬菜往往施肥过多,又无淋洗作用,导致根层养分积累,抑制了镁的吸收。因此,大棚内施氮钾,最好采用少量分次使用。
缺铁易发条件 1.土壤因素 蔬菜作物缺铁大多发生在碱性尤其是石灰性土壤上,土壤中铁的有效性随着土壤pH的上升而降低,当土壤的pH>6.5时 土壤有效铁就会大量沉淀导致缺铁;石灰性土壤在含水量较高时,游离碳酸钙迅速溶解,产生较多的重碳酸根离子,使铁的活性变小,引起缺铁或加重缺铁。 2.施肥不当 大量施用磷肥会降低土壤铁的有效性,减少铁的吸收而诱发缺铁。过量施用石灰质肥料也会导致缺铁。 3.蔬菜对铁的敏感性不同 蔬菜对土壤铁的利用能力不同,对缺铁的反应差异也较大。据观察,容易缺铁的蔬菜主要有甘蓝、花椰菜、大豆、番茄、马铃薯、空心菜、花生等。品种之间缺铁程度也有差别。这就说明在缺铁土壤条件下,选择蔬菜种类和品种的重要性。 4.气候条件 降雨量是影响蔬菜缺铁失绿症发生的最主要的气候因子,多雨促发缺铁,雨水过多导致土壤过湿,使石灰性土壤中的游离碳酸钙溶解产生大量的重碳酸根离子,同时由于通气不良,根系和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不能及时逸出至大气中,也引起重碳酸根离子的积累,浓度的提高使铁的有效性降低,引起缺铁。同样道理,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也促进或加重缺铁症。 防治方法 缺铁症状一旦出现,矫治极为不易,应以预防为主。一般性措施有: 1.改良土壤,降低土壤 pH,提高土壤的供铁能力 在碱性土壤上施用硫磺粉等酸性物质,降低土壤的pH,增加土壤铁的有效性;也可以用富含铁的红(黄)壤作为客土来改善土壤的供铁状况。增施有有机肥料,通过有机质对铁的螯合作用提高铁的有效性。对于一些石灰性强、有机质贫乏、结构不良、排水不畅或地下水位高而极易发生缺铁失绿的土壤,尽量不要开辟作菜园用地。 2.施用铁肥 目前主要有硫酸亚铁和硫酸亚铁铵及尿素铁肥等。蔬菜上主要采用叶面喷施,浓度为0.2%~ 0.5%(尿素铁浓度为0.5%~ 1.0%),其中尿素铁肥效果优于硫酸亚铁等,但目前还没有一种理想矫治缺铁症的铁肥品种。 3.高pH土壤、地势低洼、易积水地块的措施 采用开沟排水,高畦栽培等办法,以减少对铁吸收的影响。
缺锰易发条件 1.土壤条件 蔬菜作物缺锰通常发生在碱性、石灰性土壤和砂质酸性土壤上。土壤中锰的有效性随着土壤 pH的上升而降低,pH>5时,土壤中水溶性锰和交换性锰 (两者均为有效锰)迅速降低,理论上土壤pH升高一个单位,土壤溶液中的有效锰就降低100倍,在pH接近中性时土壤中交换性锰已经很少。质地轻的砂质酸性土壤缺锰是因水溶态锰强烈淋失和氧化作用而使有效锰被氧化成难溶性之故。近来一些地方已有水稻、蔬菜轮作栽培出现,在沿江两岸的田块实行水旱轮作,会加速有效锰的流失,使旱作蔬菜产生缺锰。蔬菜锰中毒则主要发生在母质含锰较高的酸性土上,尤其是土壤pH小于5时,土壤水溶性锰或交换性锰明显增加,特别容易发生锰中毒症。 2.气候条件 气候因子中以降雨量对锰的有效性影响最大,雨水多土壤湿度大,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易还原态锰被还原,土壤锰的有效性显著提高,易发生锰中毒症。但在土壤比较砂时,雨水加快了锰的淋洗,也会导致缺锰,尤其是雨水过后,碰到干旱会加重缺锰。 3.施肥不当 过量施用石灰质等碱性肥料使土壤有效锰含量急剧下降,从而诱发缺锰。过多施用铁、铜、锌等肥料或管理不当使土壤溶液中铁、铜、锌等离子的含量过高也会导致缺锰症的发生。锰肥施用过多或土壤遭受锰污染则蔬菜会发生锰过剩症。防治方法 1.矫正土壤pH 施用硫磺中和土壤碱性,降低土壤 pH,提高土壤中锰的有效性,硫磺用量根据土壤质地而定,每666.7平米轻质土壤一般用1.3~1.5kg,黏质土用2kg。对于锰中毒的土壤则要增施石灰,提高土壤pH,降低锰的有效性以抑制蔬菜对锰的吸收,减轻锰的毒害。 2.施用锰肥 目前施用的锰肥主要有:硫酸锰、氯化锰、碳酸锰、氧化锰、含锰玻璃肥料(含锰的硅酸盐) 及螯合态锰。一般缓效性锰肥(如碳酸锰、氧化锰、含锰玻璃肥料等)宜用作土施;水溶性锰肥(如硫酸锰)既可作土施,也可喷施。作土施时采用撒施或条施,每666.7平米用硫酸锰1~2kg要施均匀,以免局部发生中毒。叶面喷施锰肥是矫正蔬菜缺锰症状的有效措施,在易使可溶性锰肥失效的土壤上更显示其优越性。叶面喷施通常采用硫酸锰,浓度为0.1%~ 0.2%,用液量每666.7平米 50kg左右。 3.酸性砂质土壤的防治 尽量避免水旱轮作,同时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的贮锰和供锰能力。
缺硼易发条件 1.土壤因素 因土壤条件引起蔬菜缺硼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质地轻、砂性强的土壤,有效硼容易淋洗,导致土壤供硼不足;二是高度风化和淋溶的红黄壤,在成土过程中因强烈的淋溶作用,使土体中的硼大量被迁移,造成土壤全硼含量低,有效硼不足;三是一些新垦的蔬菜基地,土壤中有机质少,往往有效硼贮量低,也容易引起缺硼。除上述因素外,土壤过干会影响硼的吸收,加重缺硼;有时土壤因大量施用石灰质肥料也会降低硼的有效性,使土壤供硼不足,导致缺硼。 蔬菜硼过剩症则容易在母质含硼较丰富的酸性土上发生。 2.作物种类及品种因素 蔬菜作物含硼量普遍较高,一般比禾本科作物高数倍至十几倍,因而多数蔬菜需硼量较大,容易产生缺硼,但不同蔬菜种类之间有明显差异。据一些资料报道,需硼量大的蔬菜作物有花椰菜、芜菁、甘蓝、大白菜、萝卜、扁豆、菜豆、辣椒等;需硼量中等的蔬菜作物有番茄、胡萝卜、莴苣、芹菜等;需硼量较少的为黄瓜、菠菜、韭菜等。通常需硼量多的蔬菜作物容易发生缺硼症,如芜菁、甘蓝、大白菜、萝卜、芹菜等等。即使是同一种作物,不同品种间也有相当大的差别,有人对不同品种大白菜出现缺硼症的情况作过调查,结果表明,在同一种硼水平下,野崎白菜全无缺硼症,三河白菜发生缺硼症的也不多,而松岛交配5号则有半数以上出现缺硼症,而这仅是品种间需硼量的差别,至于吸收硼的能力和吸硼量的差异,尚不太明了。 对硼过剩症马铃薯最为敏感,而甜菜、芜菁、芦笋等对硼中毒有较强的耐性。 3.气候条件 干旱气候对缺硼发生有明显影响。一方面干旱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而减少硼的供应;另一方面干旱使土壤对硼的固定作用增强,降低土壤中硼的有效性。此外,由于土壤水分不足,硼的流动性减小,作物根系通过质流机制吸收硼就受到限制。因此,秋冬防治方法 1.施用硼肥 蔬菜作物因种类不同,对硼的需要量以及对高硼忍耐力均有较大的差异,最须注意用量问题,少了不起作用,多了极易招致毒害。主要蔬菜的耐硼力分类如下: (1)非常敏感的(每 666.7平米施硼酸0.3kg)有豇豆、黄瓜、菜豆等。 (2)敏感的(每666.7平米施硼酸1.2kg)有芹菜、豌豆、马铃薯、南瓜、越瓜等。 (3)耐性强的(每666.7平米施硼酸2kg)有甘蓝、萝卜、菠菜、甘薯、洋葱、莴苣、秋葵、白菜等。 (4)耐性非常强的(每 666.7平米施硼酸3~3.5kg) 有花椰菜、芥菜、芜菁、甜菜、番茄等。 硼肥用量还决定于施用方法,常用的施硼方法及用量如下: (1)土施一般选用硼砂, 666.7平米用量多在0.5~ 2.0kg之间,视土壤缺硼程度和蔬菜作物种类而变动。在缺硼土壤上,甜菜每666.7平米施1.2~1.8kg,马铃薯、花椰花、胡萝卜、萝卜、番茄等施1~1.4kg;甘薯则施 0.5~1.0kg。土壤施硼应施均匀,否则容易导致局部硼过多的危害。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可增加施硼效果。 (2)叶面喷施一般用 0.1%~0.2%硼砂或硼酸溶液喷施。喷施浓度可因蔬菜种类不同而异,番茄、花椰花、芹菜等可用0.2%浓度; 洋葱等用0.1%浓度较好。硼砂是热水溶性的,配制时先用热水溶解为宜。 2.增施有机肥料,防止施氮过量 有机肥料本身含有硼,全硼含量在20~30mg /kg之间,施入土壤后可随有机肥料的分解释放出来,提高土壤供硼水平;另外可以提高土壤硼的有效性。同时,要控制氮肥用量,特别是铵态氮过多,不仅影响蔬菜体内氮和硼比例失调,而且会抑制硼的吸收。 3.水分管理 遇长期干旱,土壤过于干燥时要及时灌水抗旱,保持湿润,增加对硼的吸收。对于硼过剩的矫治,可土施石灰抑制硼的吸收,但应以预防为主。
|